李冰在开挖直径约两米、井深在15米的广都盐井时,不会想到,他从此拉开了中国盐井的序幕。
据宋良曦介绍,从战国末期一直到北宋时期,盐井和水井的形式差不多,都是靠人用锄、用擂、用锸、用凿把地面横土挖成坑,叫大口盐井,因为它口径很大。
到北宋初期,四川地区盐井的深度达到了180米左右,盐井也增加到600多口,年产食盐1600多万斤,每天有大量的卤水被送到熬制食盐的作坊里进行加工。
但是180米的盐井深度并不能满足社会对食盐的需求,盐业带来的巨大商业利润,促使人们不断地向地下深处挖掘,以便打出更多的卤水。然而,这时的人们却发现,这盐井怎么打也打不下去了,是什么阻挡了它前进的方向呢?